“我家家风故事”《父亲:沉默中学习的温情》
信息来源:市妇联家庭工作部 发布时间:2017-4-5 18:09:12 浏览次数:11,887


父亲:沉默中学习的温情

巴曙松(特约稿件)

家风故事封面.jpg


有了小孩之后,经常听小孩唱儿歌,发现在听过的古今中外的儿歌中,歌唱母亲的占据绝大部分,歌唱父亲的屈指可数。即使是在儿歌中,父亲也常常是沉默的,是在远方的。每当我开玩笑让孩子唱一首赞美父亲的歌曲时,听得最多的,就是“去远方”,即使这样一首不多见的赞美父亲的歌曲,父亲也只是在远方而已。

在各种描述中,父亲的面目也常常是模糊的,沉默的,不被子女了解的。米南德曾经断言:“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冰心则说过:“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武侠大家古龙对父爱与母爱的点评我很认同,他在小说《边城刀声》中写道:“父爱和母爱是不一样的,父亲一定要看到孩子脱离母体,降临人间,才会去爱他,从第一眼看到小孩起,父亲才开始爱,父子之爱,是一种学习的爱。母爱却是自然的,从怀孕那天开始,从婴儿在母体成形那天开始,母亲就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很快就变成了爱。婴儿还没有出生,就已经有了他母亲爱的关注,母爱是天生的,父爱却是后天慢慢培养的。”

随着年岁渐长,自己当了父亲,重新体会父亲与子女的这种关系,虽然沉默,虽然有时候面目模糊,虽然不少时候常常在远方,也虽然对父亲来说父子关系的处理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但是,等到我们成年之后,蓦然回首,就会发现,这种沉默学习中的温情,却对我们的为人,有关潜在而且强大的塑造能力。

理解父亲,常常是在自己当了父母之后。当我哄孩子睡觉,带着孩子旅行,陪着孩子读书,我有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父母。例如,小孩子晚上哭闹或者说梦话,惊醒的常常是父母,特别是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很难晚上完整地睡个安稳觉。常常半夜醒来时,想想父母当初养育自己的不易,我要小孩时,已可算是沉稳中年,心态上已是多经岁月磨砺,但是带起孩子来还常常多有苦恼。对应起来,我出生时,父母均不过20来岁的年龄,即使三弟出生时,也不过三十来岁年纪。那种家庭的重担,压在他们那么年轻的肩上,是多么不容易。一个依稀记得的场景是,南方夏天炎热,晚上常常是我们兄弟三人睡在客厅的大电扇下,父亲在旁边照顾着,半夜醒来还可见他在醒着看着我们,就象我现在半夜醒来照顾孩子睡觉一样。

在我的记忆中,与父亲玩乐的记忆很少,要么是当时他在外地工作,现在想起来,还因为当时家庭三个孩子的养育压力。稍稍有点印象的,是有一次一起去武汉中山公园游玩,在公园中的大象上一起照相,因为这张相片的缘故,一直对这次游玩留有印象,也不知道这张照片放在什么地方了。现在的我,已经完全可以理解当时父亲需要为生活和工作所付出的努力。

我高中时印象中似乎成绩还不错,但是高考成绩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多年来大概只有我自己知道。平时父亲具体关心学习的时间并不多,高考期间的关心就显得特别突出,晚上睡觉时,风扇开着,稍稍可减夏天的暑热,但是父亲可能担心我睡着了一直吹风扇会着凉,待我睡着后,悄悄进来把风扇关掉,我在风扇关掉之后不多久就热醒了,然后重新打开风扇,如此往复,高考几天休息得就很不好,白天考试时昏昏沉沉。为了汲取这个教训,二弟高考时,我专门赶回来陪考,考试期间不让其他人干扰他,只由我一个人陪同,而我的原则就是考试时象平时一样顺其自然,放松心情。你可以说高考期间的关心体现出来的爱是笨拙的,取得的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但是,这种行为体现的也是隐隐有些焦虑的父亲沉默的关切和温情。也因为这个少年时的记忆,我也提醒自己在对待我的孩子时,尽可能尝试以小孩子习惯的方式去关心他们,其实,无论是那种方式,其实只是方式的差别而已,这种方式背后的温情,则是一致的,而即使这种带有一些笨拙色彩的关爱,也成为我继续学习的素材。

这从初中就开始住校,上大学后,每年的寒暑假才有机会回家,独立性更强,与家人交流的机会更少。印象比较深的,是父亲给我剪脚趾甲。我坐在凳子上,父亲弯下腰来,给我细心地剪脚趾甲。已经开始成年的我,虽然知道其实这没有什么必要,但是,我当时想,父亲可能也是需要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所以也就这么默许了。现在学校里常常有一些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有的要求学生为父亲洗脚剪剪指甲,看到这些新闻,我就常常想起弯下腰来为我剪指甲的父亲。这也告诉我,温情的表达,也是需要一些形式的,就如同我出差,就常常与孩子约好,孩子站在窗前,我站在楼下,我们相互挥手微笑,再上车出发。

我印象中,从初中的暑假开始,父亲就安排我几个不同的地方打打工,其中有榨油厂,有建筑工地,估计现在建筑工人的生活条件还是与我当时打工时差不多,当房子盖到五六层时,建筑工人们就在一二楼内简单搭个床铺休息。这些短暂但是艰苦的锻炼经历,奠定了我坚韧的性格底色,也少了一直只是在书斋中的读书人身上常见的矫情。

父亲的影响,虽然沉默,虽然往往是间接的,但是,父亲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无意中给孩子带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的。

父亲已经工作之后,又脱产考试,重新回到校园内学习几年,算是圆了他的一个大学梦。我记得当时还在读小学,曾经在备考阶段很认真地同他说:您既然想考,就要认真学习,争取考上。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的选择也是不容易的。这种对知识的敬重和追求,对我们而言可以说是身教大于言传,现实地激励我们发奋向学。在当时可说是相当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父母坚持把我们三人的学习放在首位,同样体现了这种对知识的尊重和耕读传家的传统。现在想起来,我们兄弟三人的学习,事实上成为相当长时期内我们这个家庭运转的核心内容。父亲和我们很少谈起这段生活,母亲后来同我说起这段时光,说当时也没有想太多,也没觉得有多苦,就是想着要多工作,多赚点钱,把这个家庭支撑下来,让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学到最小的孩子读上大学了,他们才算松了一口气。这其实是我们家乡以至中国十分普通和常见的家庭故事,传递的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对教育的重视、对子女深深的关爱、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父亲的工作单位换过多次,每到一个单位,我观察他总能很快适应并且从中找到乐趣,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熟悉这些新的专业领域。也许这种工作机构的转换对他来说更多的是被动的适应和对安排的服从,但是在我看来,能在不同环境中迅速适应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潜在而沉默地支持着我在不同的时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判断更换新的专业、新的工作机构和新的工作城市,并且相对迅速地在新的环境下适应下来。

我觉得父亲还对我事实上产生着明显影响的,是他对普通人的尊重,他一直对所在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都客客气气,分析问题常常首先是换位思考,这些习惯也实际上影响着我,今天,中秋将至,我还刚刚给我住所楼下的门卫送上月饼,上下班时有时间也经常同他们聊聊天。

这就是我的父亲,他与许许多多父亲一样,沉默,在孩子少年时代的记忆中常常模糊不清,父亲也有温情的学习虽然有时稍显笨拙。但是,在他身上,体现着我们这个民族、我们家乡许多优良品质的传承,例如进取、坚韧、责任、奉献、以及对孩子的不断学习的爱,他们沉默地支撑着一个家庭最重的分量,他们常常劳作在孩子嬉笑玩乐的视野之外,他们常常要等到自己的孩子成为父母之后才开始理解而且依然话语稀少。

但是,即使这样,又有什么关系?虽然父亲常常是沉默的,虽然关于父亲在儿时的记忆常常是模糊的,但是,那些或浓或淡的依稀记忆,始终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并且促使我在作为一名父亲之后,也开始我的温情学习之旅。


x
Baidu
map